Kitay_苏格

关于角色塑造的杂思

作者应该塑造三观不符合普世价值观的角色吗?他具有存在的价值吗?
答案是当然应该。
这种角色的魅力在于他的价值观与普世价值观产生的冲突最终产生的不可逆的悲剧,也就带来了一种仿佛宿命的凝重。

而对于“薛洋”这个角色,作者对他外表的描述是“是一张年轻而讨人喜欢的面孔,可以说是英俊的,但一笑时露出的一对虎牙,却可爱得几乎有些稚气了,无形间隐藏起了他眼底的凶残和野气。”乍看之下非常俊朗的少年,是代表“美”的。
但所行之事“后用阴虎符屠尽常家”却又代表了“恶”。
“美”与“恶”的组合使人物充满了矛盾,而作者对于“恶”的源进行描述,即“七岁!一只左手手骨全碎,一根手指被当场碾成了一滩烂泥!”。使得矛盾存在更加合理。

回到前文,关于价值观,作者为了使这种冲突具象化,她塑造了一个象征普世价值观的标准——晓星尘。通过一系列戏剧化的巧合使两个南辕北辙的人放在了一起,真的非常有趣。
其中魏无羡说自己和晓星尘很像,为什么?一个正道一个鬼道,要说像,似乎他和薛洋更像一点。
事实上,魏无献和晓星尘从小受到对于“善”的传授,他们也是以此作为行事的标准,但最后一个害死了亲人,一个害瞎了朋友。
最后作者借薛洋之口说出“救世!真是笑死我了,你连你自己都救不了!”算是对晓星尘比较中肯的评价,由此引出对于“善”与“恶”的思辨。

这个思辨贯穿了全文,包括文章开头众人对主角魏无羡“恶”的判定,和隐藏在真相下的“善”。结局时金光瑶对蓝曦臣的独善,与对他人的恶。

有一点点可惜的是,作者对这个问题的处理是用晓星尘的死使冲突达到高潮,没有更加深入的进行探讨。但从文学欣赏的角度来说,这已经非常不错。同时也需要考虑这属于支线故事,不应该喧兵夺主,这文章整体来说,也没有办法进行更好的展开。

评论

热度(32)